為了鼓勵企業做自主研發,去年,湖北將技改資金的近四成,投給了裝備制造企業,今年,又出臺了國內首臺套技術裝備的認定、補貼政策。前三季度,全省裝備制造業實現了9.5%的增速,高于全省工業1.7個百分點,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31%。
不僅在技術上掌握更多話語權,在產品應用端,湖北的裝備制造業也在尋找新的增長點。
萬洲電氣襄陽研發中心研究一室主管朱林:“通過剛才您反映的問題,我們建議停1臺泵,也能降低生產能耗。”
位于襄陽的萬洲電氣,本是做節能設備起家的。隨著綠色生產的理念不斷深入,企業發現,客戶需要的,不只是一個能耗低的裝備,而是一套綠色生產的解決方案。于是,企業開始轉型,從賣產品到賣服務——通過這個平臺,企業可以對下游客戶的產線設備,進行在線監測,收集能耗數據,通過大數據計算,給出最優的節能方案。
萬洲電氣市場營銷中心總經理助理張慶豐:“我們通過一方面提供商品,以及提供相應的節能服務,我們的單個合同的體量以及我們合同的附加值,都會有一個相應的提高。”
從設備制造商,到解決方案提供商,裝備制造業的產業鏈、價值鏈不斷延長。湖北裝備制造業的“十四五”規劃中也明確提出,要加快實現由“生產型制造”向“服務型制造”的轉變。